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丨姜晓慧:“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观及其启示

2018-01-23 姜晓慧 中国德育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德育」关注我们!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在国际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其在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均有独树一帜的主张和认识,尤其在德育工作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宝贵思想和经验。本文在立足当前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实际的基础之上,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观谈几点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观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任校长期间强调,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在广泛深入地研究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上指出:“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份就是道德,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在数十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创造性地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力量整合到德育工作当中,通过强化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以及创设健康德育环境等方式方法,使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一)本源与力量:视德育为学生发展之根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认为“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苏霍姆林斯基反对一味追求道德说教,认为知识是道德形成的前提,主张将德育渗透到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他曾一再教诲人们,首要是做人,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将以人为本视作德育工作乃至一切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倡导德育工作需要在全面了解儿童及其本质特点的基础上展开。

此外,从苏霍姆林斯基对德育工作的实际要求来看,他的关注点并非德育工作的形式和口号,而是强调学 43 34491 43 14988 0 0 2190 0 0:00:15 0:00:06 0:00:09 2968个体内在道德力量的唤醒,即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在德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到:“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是一个将社会意识转化为自我意识的过程,而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并非得益于说教式的德育工作方式,而是教育者在学科课程和体美劳各类活动中的渗透和科学诱导,其中重点关注的应是受教育者道德态度的实际转变。

(二)课程与实践: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并关注德育的渗透和转化,认为德育工作主要包括两个重要载体:课程知识传授过程和实践活动参与过程。

一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将“以学科课程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触动心灵的教育”视作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多次强调,德育不可片面说教,需要利用课堂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不应只是冷冰冰地阐述客观材料,而应设法触动儿童的心灵,让课堂教学成为点燃学生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第一朵火花。

另一方面,苏霍姆林斯基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深刻感受。苏霍姆林斯基注重在自然活动、集体活动和劳动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指出需要利用活动使道德观念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即用高尚的道德行为的生动实例来充实它。他认为劳动本身具有一定的道德性,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个性显露、发挥和发展是一切良好品德的源泉。

(三)主体与格局:构建德育工作的核心生态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在帕夫雷什中学的工作过程中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总体来看,苏霍姆林斯基所谓的“育人环境”是包括社会、家长、教师、学校、学生等多个主体的,基本上构建了一种模糊的“大德育观”。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希望家长能够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健康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校和在家中都能接受良好的德育环境熏陶。良好的环境离不开父母与孩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友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的确,校园的墙壁可以作为教育环境的一个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方式能够对学生的道德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苏霍姆林斯基创造性地整合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德育力量,并在自我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德育价值开发方面取得了辉煌成效。

苏霍姆林斯基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观对当前德育工作的启示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一些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佳时机被错失,许多德育工作没能落到实处,最终影响了德育综合效果的实现。苏霍姆林斯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对推进德育工作十分重视,他提出的“大德育观”与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所提倡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相呼应,对当代中小学德育工作有很大启发。

(一)德育观念要“由小至大”

学校的核心工作是育人,当前社会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工作不断被学校和教育相关部门所关注。其实,德育不仅是学校德育处和班主任的工作,还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全力配合和以身作则,是全体教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都应结合自身德育工作实际情况树立起科学的“大德育观”。这里所谓的“大德育观”是指融合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各方力量,抓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契机,对学生进行触及心灵的教育,使学生真正领悟其中蕴含的德育深意并能够使其在日后的行为中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各中小学校需要通过调动各方力量,做到以“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为导向,逐步使其与“全员育人”接轨,建立健全“三全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在“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指引下,按部就班地践行科学有效的“大德育观”,最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德育载体要“舍虚求实”

笔者在本文中提到的德育载体主要针对学科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两者来谈。通过对德育工作载体相关文献进行阅读与分析,笔者发现许多研究者都在强调学校德育载体的创新,认为学校德育载体的确需要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形式、创新内容。但是当前德育载体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空有宏大的目标,却没有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步步落实,没有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德育体验,因此,德育载体亟须完成由“虚”至“实”的转变。

学校德育工作在追求由“虚”至“实”的转变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点:第一,着眼细节,不断渗透,打造出独具学校特色的“微德育”载体系统。从“三全育人”的格局要求出发,力求将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教学环节中的育人机会。第二,抓好课堂,科学引导,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科教师应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特殊性,将德育内容引入课堂,落到实处,给予学生正确的德育引领。第三,立足实践,脚踏实地,以实践活动提升德育工作实效。实践活动不再追求假、大、空的形式和主题,而是将重心转移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并践行集体合作、奉献、责任以及荣誉感等优秀品质。教师要以引领者和观察者的角色,指导和评价学生在相关道德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助力学生成长。

(三)德育格局要“化零为整”

德育格局是指以学生为核心辐射出去的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构成的一个错综复杂的庞大环境系。相关研究表明,当今学校德育的最大困境之一就是学校的德育努力、道德追求与不良的社会风气之间反差较大,而且不良风气对学校德育产生了巨大的“抵消”效应,学校将难以保持其在德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者并不仅仅是所谓的专业的德育工作者,这种观念将德育工作和道德教育严重地狭隘化了。”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打破“学校中心论”的德育困境,全方位优化学生周围的社会关系,将学校、家庭、社会各领域整合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德育大环境。

首先,学校要站在学生发展的立场分析德育工作的价值,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受到良好的德育环境熏陶并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和家庭在德育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要充分正视并善于利用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德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最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股力量应合理协调和优化,利用好信息化时代的各类媒体进行及时沟通,抓住适当的德育契机,合三者之力开展优质和高效的德育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通过前文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工作观念和相关做法进行梳理分析,不难看出,苏霍姆林斯基将德育视作学生发展的根本源泉,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在德育工作中冲破了“口号化”的束缚,真正使德育落到实处,并利用多种方式给予学生实在的德育体验,广泛调动了学校各类教育主体的力量,使大多数学校教育工作者参与到德育工作之中,共同助力学生的道德发展。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创造性地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丰富了德育工作的载体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案例材料可供学习。据笔者了解,当前我国各中小学校正关注德育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的渗透,尤其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作了不少努力。事实上,苏霍姆林斯基在德育环境建设和德育工作格局的构建上也有许多优秀做法,这些做法启示我们不仅要将碎片化的德育环境整合起来,更应深入反思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统筹把关各个环节,使学生接受的道德教育得以延续和深入,最终产生良好的德育效果。


【作者:姜晓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敏】

【来源:节选自《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观及其启示》,《中国德育》2017年第17期】

【微信编辑:崔倩倩】

声 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盘点2017·书法丨一个字总结我的2017,来看看书法社团的孩子们都写了啥

观点丨“掩耳盗铃”还是“直面生活”?——社会事件融入中小学教育

大家谈 | 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

推荐 | 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1-36批全名录(建议收藏)

关注 | 影响儿童教育百年的心理实验

课例 | “爱情是什么”教学实录

征稿 | 2018年《中国德育》固定栏目征稿启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